据光明日报官方微博消息,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三立,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4月23日在京去世,享年87岁。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介绍,李三立生于1935年8月,上海人。1955年清华大学毕业。1960年获前苏联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清华大学教授,兼任上海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曾任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计算机学科评审组召集人,IEEE中国分部主席(95/96)。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三立曾负责研制过我国电子管、晶体管、LSI和VLSI四代计算机,其中的724机是70年代我国各大学中用于国家尖端科技的规模最大的计算机;用于加工重要部件的光栅数控计算机102机,使精密加工效率提高几十倍,有很高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使我国在该领域进入当时国际先进行列。
80年代以来,李三立作为我国首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之一,在微机体系结构、局部网络、RISC和指令级并行处理研究领域作出重要贡献。
据同济大学校史馆官网介绍,李三立1999年负责研制的自强―2000高性能计算机系,有221个CPU处理机,是我国最早采用大规模并行集群式技术研制高性能计算系统的先例之一;自强―2000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他2000年夏开始负责研制的教育部重点项目“先进计算基础设施ACI北京/上海试点工程“,在2001年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著名专家委员会的验收和鉴定,这是我国在网格领域内第一个正式通过部级鉴定的项目。
李三立负责研制的超级计算机中,有两台都进入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榜-“深超-21C”(2003,146位)和“自强3000”(2004,126位)。
李三立常教导学生:“想要做好一件事,不抓紧时间,不全身投入,是很难成功的。”